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事故鉴定正文内容

羽绒服案投诉案例

作者: 来源: 更新日期:2009-07-13 浏览次数:

  近期,市民王女士在位于矿大西门的一家干洗店洗涤羽绒服时,发现在干洗后留下了明显的烫伤痕迹,消费者和干洗店都否认是自己的责任,双方争执不下,来到区消协进行投诉。

  王女士说,1月31日,她将一件红色羽绒服交于一家干洗中心进行洗涤,但2月4日取回时却发现原本完好的衣物出现了非常明显的烫伤痕迹。她说,当日在送交洗涤衣物时衣物上只有脏污印记,同时店方并未特别指出衣物存在其他问题。

  王女士就此事多次与店方进行协商,但由于送洗之前王女士未留意洗衣单据上店方附加的模糊的“烫伤”字样就签了字,致使店方认定衣物的“烫伤”问题在送洗之前就已存在,因此店方不应当承担责任。双方争执不下,王女士只好投诉至区消协。2月18日,在消协的调解下,投诉双方协议由店方负责对王女士的衣物进行修复。

  近期洗衣纠纷迅速增加,分析这些案例会发现,洗衣消费维权存在三大难题。其一,衣物洗出问题,维权缺乏参照。比如一些特殊材料制成的服装,如羽绒服等,由于质监部门缺少现成标的物作参照,很难得到鉴定报告。其二,洗涤效果缺乏明确约定。消费者一般和清洗店事先都未约定清洗效果,而只是口头上笼统说“洗干净”、“保持与洗前一样”等等,造成纠纷难以调解。第三,赔偿方式未约定。目前,洗衣店对清洗衣物出现问题没有统一、明确的赔偿标准,一般的洗衣店只是赔偿洗衣费用一到两倍的赔款,但这与衣服的价格远远不对等。

  针对这些维权“盲点”,消协人员提醒消费者,贵重衣物在送洗衣店前,最好仔细检查,把洗涤注意事项、需达到的效果等内容用书面合同的形式写清楚,并书面约定赔偿方式和额度,以免出现纠纷难以解决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
【字体: